孩子大了都會經歷青春期,青春期該如何教育孩子呢,不讓先來聽聽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吧。
1、請不要在朋友面前批評我
孩子犯錯有“七不責”,其中第一條就是“對眾不責”。青春期心理發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孩子對自我價值的認同來源,已經從父母、老師的肯定慢慢轉變為同齡人的認同??梢哉f,青春期的孩子是依靠同伴的評價在成長的,而維護孩子的自尊是父母應該學會的功課。
2、請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說話
比起說話的內容,孩子更在乎家長說話的態度。說話語氣不同,溝通的效果也就不同。多用尊重的語氣,孩子就會懂得尊重他人;多用商量的語氣,孩子就能學會平等溝通;多用信任的語氣,孩子才會更加自信、自強;多用鼓勵的語氣,孩子將無懼面對挑戰;多用贊賞的語氣,孩子便永遠充滿陽光。
3、渴望被理解
其實很多時候,孩子叛逆的背后是家長沒有察覺的脆弱。越是叛逆的孩子,越渴望擁抱溫暖。作為父母,要做的不是壓制,而是放下焦慮,接納和理解孩子,讓他以自己的方式積蓄力量。讓孩子堅信——無論他怎樣,父母都愛他。
4、請不要拿我和別人比較
幾乎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都少不了一個角色,那就是“別人家的孩子”。某機構曾對3000多名中學生做過一份問卷調查,在“你不喜歡父母的哪種行為”一項下面,有超過一半孩子的回答是:“總拿我跟別人孩子比?!备改傅某踔砸苍S是為了激勵孩子,但在孩子的眼里,傳達的卻是:“我對你不滿意”,這樣的否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。
5、拒絕之前先要傾聽
心理學家認為:傾聽是一種有效的非語言信息,可以讓對方感到自己被接納。坦誠和不加批判地傾聽是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。父母的傾聽是在向孩子傳遞一個信息:允許表達自己的感受,尊重并且接納自己所有的情緒,父母是愛孩子的,孩子也值得被愛。
6、我需要耐心和信任
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把鎖,耐心和信任就是“開鎖”的鑰匙。有人說,其實青春期就是孩子爭取做自己的過程。其實,他們并不是那么難以溝通,只要父母賦予耐心和信心,接納他、陪伴他、等待他、適應他。
作為孩子,要理解父母的艱辛和不易。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很難,他們在盡力給予孩子完整的愛:尊重與自由,規則與底線,寬容與信任,贊美與認同。青春期是一道“坎”,邁過去就是成長。讓我們一起為夢想助力,父母和孩子共同蛻變。作為父母,我們也要傾聽孩子的心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