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2022年1月5日,今天我們迎來“小寒”節氣。大家對“小寒”節氣了解多少?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下。
一、什么是小寒
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,冬季的第五個節氣,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,時間為每年1月5日-7日之間。
二、小寒的由來
小寒是表示氣溫變化的節氣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載“十二月節,月初寒尚小,故云。月半則大矣”。這個節氣過后,氣溫漸漸變得寒冷,因此被稱作小寒。
在我國,小寒時民間也有許多傳統習俗,一是探梅,梅花是品性高潔之花,此時的梅花開的正好,是欣賞梅花的好時候。二是冰戲,我國北方地區入冬之后,天氣寒冷,特別適合溜冰玩,三是臘祭,小寒是臘月的節氣,所以古人會在十二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。除此之外還有吃黃芽菜,吃臘八粥等習俗。小寒時由于天氣寒冷,所以人們都很少出門,在農事方面,北方大部分地區進行歇冬,主要任務是在家做好菜窖、畜舍保暖、造肥積肥等工作,南方大部分地區則需要做好油菜清溝、小麥追肥等工作,但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北方,做好保暖工作都是很重要的。
三、小寒氣候特點
小寒天氣酷寒,南北地域跨度大,形成不同的生產農事、生活習俗。
根據多年農事經驗,人們往往會以小寒氣候推測來年的氣候變化,早早做好農事計劃,如山東地區就有”小寒無雨,大暑必旱”、”小寒若是云霧天,來春定是干旱年”的俗語。
在生活上,除了要注意日常保暖外,進入小寒后年味越來越濃,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、剪窗花,買年畫、彩燈、鞭炮、香火等,陸續為春節作準備。飲食上,涮羊肉火鍋、吃糖炒栗子、烤白薯成為小寒節氣里的一種時尚。
四、小寒節氣中的自然現象
1、果樹防凍
一場大雪過后,果農會及時的把果樹上的積雪搖落,以防樹枝被大雪凍壞或者是被大雪壓斷枝。
2、喜鵲筑巢
喜鵲喜歡在人類活動多的地方居住,它們常把巢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。喜鵲筑巢常常需要花上四個月時間,所以它們總是早早就開工了,為來年產卵孵化幼鳥做準備。
3、蠟梅飄香
蠟梅花多為黃色,花瓣比較硬,因為它的花骨朵平滑厚實,表面質感像涂了一層蠟一樣,所以給它起名叫“蠟梅”。
五、小寒習俗
小寒是在每年的1月5-7日之間,它標志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開始了。當小寒節氣來到時也說明我們要進入農歷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月份,就是俗稱的“臘月”。
1、吃臘八粥
小寒節氣中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“臘八粥”。臘八粥用多種食材制作而成,這些食材大多都有補氣養血、驅寒強身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小寒之后不久的臘八節也是要喝臘八粥的,在寒冷的冬天,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,既可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,又可以驅趕寒意,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。
2、畫圖數九
小寒節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,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,家家時興用“九九消寒圖”來避寒養生。從冬至開始,每天描一個筆畫,等到八十一天過后,這一副九九消寒圖就大功告成了。
3、吃糯米飯
在廣州,小寒早上有吃糯米飯的習俗。人們認為糯米含有的熱量比大米高,在寒冷的冬天吃可以為自己的身體提供足夠的熱量。
六、小寒節氣溫馨提示
1、多吃溫熱食物 忌生冷
孩子的飲食中應該多一些溫性食物,如:木瓜、核桃、杏仁、南瓜、蘆筍、烏梅、豬肝、火腿、雞肉等。常給寶寶喝熱粥,同時晚餐不宜吃太多。
2、滋陰潤燥的水果不能少
小寒后,一定要讓孩子多吃滋陰潤燥的水果。梨是冬季水果中的首選,它含蘋果酸、檸檬酸、葡萄糖、果糖、鈣、磷、鐵及多種維生素,有潤喉生津、潤肺止咳、滋養腸胃等功能。除此之外蘋果、葡萄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3、適宜進補
進入小寒后,此時人體腎氣弱,適宜進補,所謂“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。對于年紀較大的孩子,父母可適當讓他們多吃羊肉、牛肉、鵪鶉、芝麻、山藥等。
七、小寒到,養生謹記“5防3要”
1、防胃病
寒風冷冽,小寒之際,天氣極冷,對胃部的刺激較大,容易引發腸胃痙攣,而有胃病的老年人更是容易導致舊病復發,甚至引起更嚴重的胃出血、胃穿孔等胃部疾病。因此小寒時節,老人更應該注意胃部保暖,飲食上選擇溫熱易消化的食物,盡量做到不吃生冷食物,減少胃病發生機會。
2、防感冒
感冒本身就是冬季高發的疾病,很多人覺得這不算什么大毛病,而對于老年人來說,本身機體抗病能力就弱,若患上感冒又不及時治療的話,很容易引發更嚴重的并發癥,如肺炎、哮喘、慢性支氣管炎等。因此,小寒時節,老人要注意保暖,防感冒,每晚可以堅持熱水泡腳,增強抗病力,防止感冒發生。
3、防中風
據報道,70%以上的中風患者多是在冬季發病,因此小寒時節更要注意,天氣寒冷,人體受寒刺激后全身毛細血管收縮,血循環外周阻力加大,容易引起血壓升高,導致血栓形成,最終引發中風。小寒時節,患有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身體健康狀況,如果發現眩暈、頭痛、肢體麻木等情況,要及時就醫。
4、防心臟病
冬季是心臟病高發的季節,寒冷地區溫度每降低1度,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就增加1%。天氣寒冷,心臟為了維持全身的熱量而更加賣力的工作,心臟工作負荷隨之增大。因此,冬季要注意養心,要做到心境平靜,特別是高血壓的老人,更應注意對情緒的調節。樂觀的情緒能促使體內的氣血運行通暢,保證臟腑功能的正常。
5、防關節痛
冬季本身就容易導致有關節炎的老年人疼痛感加重,而小寒時節,我國大多地區會處在大雪紛飛的時節,因此除了注意關節部位特別保暖還要防濕寒,避免長時間在寒冷環境下,盡量減少關節過多的活動。
1、要保暖
天氣寒冷,保暖就是第一要務,小寒時節,保暖更是從頭到腳都不可少。老年人冬季出門要帶好帽子、口罩,更要注意腿部保暖,減少在寒冷的室外活動時間,腳部保暖除了穿厚實的鞋襪,還可以采用熱水泡腳的方法。
2、要調整飲食
寒冷時節,脾胃功能減弱,小寒進補宜溫補,可適當多吃羊肉、牛肉、芝麻、核桃等,進食以細軟為宜,粥、面條、熱牛奶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盡量選擇蒸、煮、燴、燉等烹飪方法,進食的時候要細嚼慢咽,以減輕胃腸負擔。切記不食生冷之物,少吃辛辣之食。
3、要保證睡眠
寒冷時節,老年人起居應做到早睡晚起調養精神。冬季早睡可養人體之陽氣。睡前可用熱水泡腳,以祛除人體的寒氣,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。晚起則可養人體的陰氣。老人冬天睡眠時間7至9小時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