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爸爸媽媽反應寶寶愛吃雞蛋,有的時候一天能吃好多個。那么,雞蛋吃多到底好不好呢?雞蛋應該怎樣吃才合適?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雞蛋的營養小秘密。

雞蛋里的營養寶庫
●優質蛋白質——寶寶生長發育的基石
由于生長發育的需要,寶寶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成人高出1倍以上。雞蛋被營養學家稱為“完全蛋白質模式”。雞蛋中所含的蛋白質,主要為卵蛋白和卵黃蛋白,包括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,與人體蛋白質組成相近,吃進人體后的吸收率為99.7%,幾乎全部吸收。
●優質脂肪——促進寶寶智力發育
雞蛋中的蛋黃是健腦益智的精華物質。雞蛋脂肪多為中性脂肪,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。蛋黃中含有大量的營養,有利于寶寶大腦的發育。其中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之后,可以促進腦神經傳導功能,提高信息傳遞速度,增強大腦的記憶能力。
●豐富維生素、礦物質——提升寶寶免疫力
蛋黃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種類很齊全,如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K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9、維生素B12等,尤其是維生素A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D的含量格外豐富;雞蛋中的礦物質主要有鐵、鉀、鈉、鎂、磷、鋅等,尤其是蛋黃中的鐵達到7mg/100g,消化吸收率較高,可以預防和治療寶寶常見的缺鐵性貧血。
雞蛋雖好,并非多多益善
一些家長以為雞蛋吃得越多,攝取的蛋白質就越多,對寶寶身體就越有益。殊不知,雞蛋吃得過多或吃法不當,反而會影響寶寶的健康。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有限,如果給寶寶吃過多雞蛋,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瀉等癥狀。
營養學家的研究證實,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最好只吃蛋黃,不宜吃蛋白。吃蛋黃的量也有差異:
6~12個月,每天以吃半個蛋黃為宜;
1~1.5歲,每天不超過1個蛋黃為宜;
1.5~2.5歲,可以隔天吃1個雞蛋;
2.5~3.5歲,可以每天吃1個雞蛋;
3.5歲以后,每天平均吃1~2個雞蛋就足夠了。
若其他肉類吃很多,還要相應減少吃雞蛋的數量,這樣才有益于寶寶的健康發育。
雞蛋最有營養的吃法
雞蛋的吃法多種多樣,就營養的吸收和消化來講,煮蛋為100%,炒蛋為97%,嫩炸為98%,老炸為81.1%,開水、牛奶沖蛋為92.5%,生吃為30%~50%。由此來說,煮雞蛋是最佳的吃法,如果吃水煮雞蛋,最好煮得嫩點,水開后再煮五六分鐘就可以了。此時,蛋黃剛剛凝固,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。
寶寶的咀嚼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尚未成熟,蒸蛋羹、蛋花湯更易被寶寶接受,研究發現這兩種做法還會使蛋白質結構松解,有利于消化吸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