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0月14日,辛丑年九月初九,我們迎來了“重陽”佳節。

“人間百善孝先行,九九重陽敬老情?!?/p>
重陽節,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,又稱重九節、曬秋節,也是法定的“老人節”。
《易經》用陰陽,表示萬物。
九九重陽之時,“日月并陽,兩九相重”,陽數達到了最大,自然而然的“九九歸一,終成正果”。
清明折柳,端午采艾葉,中秋望明月,重陽遍插茱萸。
每個節日都是中國人的精神信仰。因此,在這個時節,我們登高,望遠,辭青,懷念,感恩……盡情釋放內心的情感,表達美好的愿望。
年年歲歲,今又重陽,拾一抹牽念,書一箋柔情,祈盼安康。
【 重 陽 傳 說 】
關于重陽節,有這樣一個傳說:
東漢時期,方士費長房有一個徒弟叫桓景?;妇暗募亦l瘟疫橫行,父老鄉親非??嚯y。
費長房便讓自己的徒弟恒景帶著兩樣法寶,茱萸葉子和菊花酒,在九月九日天地之氣極陽之時,去為家鄉人消災解禍。
這一天,桓景帶著鄉親們爬到最高的山上,身上插上茱萸,喝著香醇的菊花酒,驅邪避禍。
自此便有了九九重陽節,登高望鄉、插戴茱萸、喝菊花酒的傳統。
【 重 陽 習 俗 】
1、登高“辭青”
九月初九正值仲秋時節,天高氣爽,正適合登高遠望,活動筋骨,故重陽節又叫“登高節”。
登高之地沒有限制,人們在山上除了觀賞紅葉野花,還要飲酒吃肉,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,更具有吸引力。
2、插戴茱萸
古代奉行“九九插茱萸”的習俗,因此重陽節又叫做“茱萸節”。
他們認為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,多災多難,而茱萸氣味辛辣芳香,性溫熱,可以治寒驅毒。
因此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,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“辟邪翁”。
3、喝菊花酒
菊花,是長壽名花。在“霜降之時,唯此草盛茂”,由于菊的獨特品性,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征。
重陽佳節,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。菊花酒,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、祛災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4、吃重陽糕
據《西京雜記》載,漢代時已有“九月九日吃蓬餌”的習俗,即最初的重陽糕。糕與高諧音,吃糕有美好的意義,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。
作為節日食品,重陽花糕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的用意,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
【 重 陽 養 生 】
重陽正值深秋時節,天氣漸寒,分享四條重陽養生小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,望君牢記心上。
飲食方面:潤燥養肺
飲菊花酒,益陰滋腎吃羊肉面,益氣補虛
起居方面:起臥避風
早睡早起,適當午睡熱水泡腳,勝似補藥
運動方面:注意適量
早起天寒,切勿貪涼合理運動,調養肺氣
心態方面:心情開朗
有事看開,無事多笑保持樂觀,切莫悲秋
【 重 陽 寄 語 】
重陽,是這樣一個值得欣喜的好節日。
此時,大雁高飛,天高云淡,處處都是一片清麗的重陽好景象。
在宜人的秋色里,或登高,或懷遠;或聚會,或品茶,都將美不可言。
其實,每個節日都是生活的儀式感。
它像一條船,從時光深處行來,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們的情感。
時至今日,我們不再憂慮除禍辟邪,卻仍舊祈盼吉祥,祝福安康。
向往生活的一萬種美好,這便是我們所擁抱的重陽。
又是一年重陽日,又是一年思念時。
王維說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?!?/p>
在這團圓的時刻,身在異鄉總會倍加思念親人,感念父母。
慈父之恩,高如山王;悲母之恩,深似大海。
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,把我帶們到這個世界上來,讓我們看到旖旎多姿的世界,讓我們享受豐富多彩的生活。
父母貼心貼肺地愛我們,用省吃儉用的錢給我們買好吃的,供我們上學,讓我們成才, 還要看著我們遠走高飛。
世界上,最寬廣的不是天空,不是海洋,是父母的胸懷和愛。
如今,當父母頭發花白,眼角爬滿皺紋,卻依然不斷地給我們力量,守護著我們的成長。
也許他們習慣早睡,卻還是在深夜為晚歸的我們亮起一盞回家的燈,也許他們開始健忘,卻還要喋喋不休的囑咐我們按時吃飯天冷加衣。
這,是刻在骨子里的愛,是流在血液里的情。
今日重陽,別再借口沒有時間,別再讓父母癡癡等待。
因為這世上最遺憾的事情,不是“我已失去”,而是“我本可以”。
給父母打一通電話,聊聊最近的生活;給父母買一件新衣,問問家里的情況。
當然,最好是?;丶铱纯?,唯有陪伴,才是最長情的告白!